陰道炎 症狀, 診斷, 照顧 及預防   #陰道炎  #症狀  #診斷 #照顧 #預防 

陰道炎是很多女生的痛,包含分泌物、搔癢、異味等症狀,都是女生難以啟齒的煩惱,尤其後續若反覆發作,簡直讓人忍不住抓狂 陰道炎主要有細菌型、原蟲型、病毒型、與最常見的黴菌型,症狀嚴重的患者,應該先尋求西醫診治、對症治療,並搭配中醫的去濕原則輔佐、加強免疫保護力。 

不同類型的陰道炎感染 
細菌型陰道炎的常見感染途徑為性行為、溫泉等,症狀如白帶黏稠、有異味、陰部瘙癢,若感染嚴重甚至會伴隨腹痛、骨盆腔發炎,需要使用西藥抗生素來處理。原蟲型的陰道炎則以性生活導致的滴蟲感染居多。 

病毒型感染通常為疱疹病毒,而疱疹病毒又分為多種類型,病症輕則陰道炎,重則子宮頸病變。常見病發原因跟性行為有關,會導致陰道腫痛且有味道較重的分泌物,有些女性甚至會伴隨感冒症狀,需藉西藥幫助緩解。另外一種病毒稱為疣,傳染率高、難根治,這種病毒使感染者免疫力驟降,因而併發陰道炎的感染與復發。 

免疫力太差 好發念珠菌性陰道炎

陰道炎是常見的婦科病症,一年四季都可能誘發,其中以念珠菌性陰道炎尤為常見。念珠菌是陰道內的常見黴菌菌種,在女性月經期前後、停經期或生產後,當陰道酸度減少,陰道內好菌和壞菌之間正常的平衡被破壞時,念珠菌數量會急速增加而造成感染。

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周寧表示,念珠菌感染的主要特徵是灰白色乳酪狀白帶,奇癢無比,其他可能症狀還包括:急性發炎、灼痛、腫脹、排尿、性交痛和妨礙睡眠等。念珠菌感染常發生在糖尿病患者、孕婦等免疫力較差的婦女身上,穿著太緊密的長褲也可能發生。

婦女最常抱怨,感到不適症之ㄧ,即是”白帶”。據估計,依班婦產科門診約有四分之ㄧ的病人是因白帶而就醫;而最通常的原因就是感染性陰道炎。所以我們談到陰道炎就該對白帶的不同型態有所了解。 

正常陰道流液包含了陰道上皮的漿性滲出液,子宮頸腺體的清澈潤滑黏液,陰道的複層麟狀上皮脫屑,及其他自子宮、輸卵管等分泌液所形成。而此分泌物,正常情況下的量僅夠防止陰道乾躁,而不至於沾濕內褲。它們質清、無色、無味、無刺激性;但若經過空氣氧化,會轉變成黃色或棕色。 
“白帶”由其字義上即”白色流液”。事實上其顏色因情況之不同而異,故任何情況如造成陰道流液排量增加(如需用棉墊),質不清純(如成乳酪狀、泡沫狀、膿液狀),色不正常(如黃綠色,血色),味不悅人(如惡臭或特殊味道),或造成局部刺激(痛或養),皆可稱之有”白帶”。有些白帶者,亦可能是由惡性腫瘤造成之由血液流液,所以不可掉以輕心。 

陰道炎的發生和陰道上皮細胞,陰道酸鹼值變化,菌叢的改變有密切的關係。正常陰道中有竇特蘭氏桿菌等細菌,保持陰道在酸性狀態,防止致病菌的茲長;有些婦女常以消毒液自行清洗陰道,殺死了正常菌叢,反而破壞酸鹼值,致使致病菌滋長。 
 
陰道發炎的原因
 
造成陰道發炎的原因有許多,(1)濾過性病毒感染(2)細菌感染(3)黴菌感染(4)原蟲感染(5)寄生蟲感染(6)萎縮性陰道炎(7)異物性陰道炎(8)脫屑性發炎性陰道炎(9)皮下氣腫陰道炎(10)其他如梅毒、肺結核菌所造成之陰道炎。以下就各種陰道炎以其特性、症狀、治療三大項分別陳述:

一、濾過性病毒感染

1.單純皰性皰疹第二型: 
特性:經由性接觸感染,原發性較嚴重且多成水泡狀、分佈廣、持久、易併發淋巴腺腫大,常易復發。 

症狀:突發性外因癢痛,並大量刺激水液狀或臭膿液狀分泌物。小便疼痛,易尿滯留。多犯及大小陰唇、子宮頸,有如感冒症狀。 

治療:(1)熱水坐浴(2)藥水濕敷(優碘)(3)局部麻醉藥膏(4)抗病毒藥劑(Acyclovir)(5)抗生素止痛藥。 

2.尖形疣 
特性:常見於生育期年齡層,少見於青春期前或停經期後。喜溫暖潮濕,能經性交感染。 
症狀:好發於會陰部,陰道入口靠後側,陰唇內側,呈乳頭狀尖形突起,如菜花狀腫瘤。有量多且未臭之白帶。易搔癢、懷孕期間生長迅速。 
治療:

因其少單獨存在,常併有陰道滴蟲、念珠菌、棒狀桿菌或淋病、梅毒感染;故須先消除併發感染。
局部用藥:25%Podophyllin,5%-Fu之乳霜。
手術法:雷射氣化,電凝固、切除術,冷凍手術等。

二、細菌感染

1.淋病菌: 
特性:感染途徑主要沿著黏膜表面,除成人外也易犯及小孩,孕婦及上了年紀婦女。 
症狀:(1)小孩:發炎區多限於會因及陰道下三芬之ㄧ;白帶輕者量中且稀,但嚴重時,量多且呈濃液狀;症狀多輕微不適。(2)成人:多無症狀,但嚴重時會有強烈或燒灼般的疼痛,上皮紅且腫,大量濃液分泌物。小便疼痛,會陰部腫脹。 
治療:

防止感染散播:保持雙手清潔及良好生理衛生。
抗生素:盤尼西林、四環黴素等。
2.Gardenrella陰道炎(又稱非特異性陰道炎)
特性:性接觸感染,只見於生育年齡層(因依賴女性荷爾蒙)。 
症狀:陰道中散佈著灰、白色白帶如受稀麵粉糊抹上一般,氣味難聞,尤其性交後異味加重,有些許燒痛或搔癢。 
治療:抗生素或局部塞劑。 
3.披衣菌 
特性:由性交傳染或分娩時傳染給胎兒。50%婦女是無症狀的,但60%的骨盆腔炎是由其引起,且易造成骨盆腔粘連、不孕症。 
症狀:多無不適,但有時可發現濃狀分泌物,且併有頻尿、小便疼痛等現象。子宮頸可能又外翻、紅腫,組織脆爛及較多黏膜的現象。 
治療:抗生素(四環素、紅黴素)治療至少9天以上。

三、黴菌感染

1.白色念珠菌: 
特性:病菌多來自皮膚、直腸、肛門。其常見誘因有懷孕,服用避孕藥糖尿病,濫用抗生素,穿著緊身且不易吸汗的衣褲。 
症狀:外陰癢、有燒灼感、局部酸痛。性交不快。小便疼痛,會陰,陰道紅腫。 
治療:(1)去除誘發因素(2)抗黴菌陰道塞劑或局部乳霜敷用(3)短期使用動情激素療法。

四、原蟲感染

1.陰道滴蟲: 
特性:特種行業群中發病率最高,可達65%。經性交傳染,但經由污染衣物、抽水馬桶坐、床單等也有可能。 
症狀:侷限於陰道,有成泡沫之黃綠色黃色白帶,有強烈刺激作用,局部厲害的燒癢及壓痛;氣味難聞且量多分泌物。 
治療:(1)藥物治療(Metronidazole)。(2)改變陰道酸鹼度療法。(3)對性伴侶需同時治療。

五、寄生蟲感染

1.蟯蟲 
特性:蟯蟲乃由直腸爬出侵入陰道產卵,好發於學齡兒童。 
症狀:急性發炎時,會出現一層稀薄黃色濃液狀黏性分泌物,外陰搔癢。

治療:驅蟲藥使用並教導兒童注重衛生習慣。
 
預防措施
1. 盡量穿著寬鬆、通風的棉質內褲。
2. 注意個人衛生勤換洗內褲、毛巾並晾在有陽光或通風處。
3. 不要過度清洗、灌洗陰道或使用婦科清潔液,因為會破壞陰道原本的弱酸性環境而造成病原菌生長。
4. 避免使用護墊、棉條。
5. 不要濫用抗生素而破壞原本陰道菌落的動態平衡。
6. 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。
7. 多喝水,勿憋尿。
8. 可吃優格、喝優酪乳或補充益生菌來增加陰道的好菌。

 
 
arrow
arrow

    諸公的地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